江苏省高邮运东船闸管理所
首  页 单位概况 组织领导 业务工作 道德诚信 文化建设 船闸风采
单位概况
单位介绍
主要荣誉
主要荣誉
 
单位概况 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单位概况

 

      

前叙:高邮运东船闸旧址“归海五坝之一”南关坝沧桑历史。在古代,里运河以西乃是一片低洼湖区,计有36座小湖(陂)。宋高邮邑人秦少游诗云:“高邮西北多巨湖,累累相连如串珠,三十六湖水所潴,尤其大者为五湖”。后来这些小湖逐渐被联并扩大,到明代时仍还有24座小湖。春秋末期,吴王夫差筑邗沟时,主要就是在这些小湖之间开挖水道,把这些小湖连接起来而成为运河的。当时这些小湖与东部地区(即现在的运东里下河地区)有许多小河道相连接,每逢汛期湖水涨溢,便顺着这些小河道流入东部低洼地区。

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开始夺淮,由于黄强淮弱,淮水被顶托倒灌,在里运河西部洼地积蓄起来,里运河以西原有的24座小湖,逐渐被相连成为高宝湖,这就给运堤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到了清代初年,淮河水害已日趋严重。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政府起用靳辅治河,康熙十九年(1680年),靳辅改建了原有的五里闸和车逻港闸为减水坝,并增建了南关旧大坝、柏家墩坝、八里铺坝、永平港坝,宝应子婴沟坝、江都鳅鱼口坝等6座归海坝,从而奠定了近代归海坝的基础。这些归海坝以后经过多次改建,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归并成南关坝、新坝、中坝、车逻坝、昭关坝等五坝,以便在淮水盛涨时,由此减泄归海。这些归海减水坝因须与归江的减水坝有所区别,就被人们俗称为“归海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归海五坝”。

从乾隆十九年(1754)起,清政府对归海坝开始制订开启制度,轻易不许开放,但到了规定水位则须开放,以防运堤溃决,在里运河西堤的万家塘和东堤的南关坝设立志桩(水则)作为开启归海坝的依据。这是我国淮河流域最早由国家设置的正规水位站。

乾隆以后,清朝国势日衰,河政日益腐败,归海坝的开启次数开始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从清康熙三十六年到民国二十七年(1697—1938)的241年当中,就有64年开坝,达188坝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里下河人民的疾苦十分关心,多次组织群众加固里运河堤防,并在西堤砌筑块石护坡,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和入海水道,使淮水有了入海的通道,扩大了入江出路,增加了排泄量。1953年进行中坝帮坡,1960年又平除中坝旧有坝基进行复堤,目前中坝已和运堤浑然一体,不复存在了。1985年,高邮运东船闸建成,南关坝位处船闸上游引河口被挖除通航。目前仅存的车逻坝和新坝也已在1973年和1975年分别进行除险加固,拆石还土,至此归海坝已仅存遗迹。

高邮运东船闸的建成,彻底改变旧时人、畜拉货翻坝过坝历史,造福了一方百姓,沟通了京杭大运河与南通、盐城、泰州等沿线里下河水运,源源不断输送生产、生活物资,自1985年建成通航至2013年拆除扩建,共放行各类船舶350余万艘次、输送物资近2亿吨,为里下河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多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运东船闸全体干部职工秉承求真务实、服务水运、奉献社会理念,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先后创建成“江苏省文明船闸”、“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扬州市交通行政执法十佳示范单位”、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建设大交通、建功新扬州”十佳示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监总局联合授予“全国安康杯竞赛先进班组”称号。

随着水运事业的发展,运东船闸规模已经不能适应航运需要,经上级批准,2014年4月实施运东船闸扩容改造,拆老闸原址建设新闸。新船闸规模为230×23×4米(闸室长×口门宽×门槛水深),设计通过能力单船1000吨级、船队6000吨级、年通过量4000万吨。新高邮运东船闸已于2016年1月建成通航,通行能力较老船闸提高两倍。新船闸新起点,全体运东人将以“秦邮驿站”服务品牌为依托,以饱满的热情、实干的精神、创新的理念,一如既往为水运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版权所有:江苏省文明单位 2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