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朱自清中学(原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文明创建
首  页 单位概况 道德风尚 业务工作 文化建设 民主管理 内外环境 组织领导 创建重点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化建设 > 学习培训
学习培训
学习培训
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
 
学习培训
听“主题歌”,学“兰花指” ——记历史组陈冬梅老师的研讨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作者: 发布于:2021/6/11 9:35:43 点击量: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出自清代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那么,清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如何呢?

        6月8日下午第一节课,扬州市教学能手陈冬梅在学校微格教室展示了《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初识文学《红楼梦》,唱响国粹说脸谱,收到了明显教学效果,获得观摩老师高度好评。

听“主题歌”,感受《红楼梦》

       《红楼梦》内容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学习内容,首先介绍了《红楼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引用京剧《曹雪芹》主题歌“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古文章”作为引子,创设情境,让学生怀着艺术美的情感走进历史文学学习。

       课上,陈老师通过结构化的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初识红楼,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初名、面世时间、文学地位;品读红楼,组织学生观看了朗读者董卿的《都说是读不尽的<红楼梦>》视频、图片资料、“金陵十二钗”人物判词,引用“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再看红楼,通过林黛玉听戏片段,把《牡丹亭》的几句戏文送到了黛玉的耳中,引起了共鸣,进而由文学过渡到艺术学习。 

学“兰花指”,体验国粹美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课介绍了两个剧种,一是昆曲,二是京剧。
      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被誉为“百戏之祖”,“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京剧,是国之瑰宝,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在世界上有崇高的地位。2010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上,陈老师寓学于乐,播放精选视频,组织学生观赏,让学生感受昆曲“一唱三叹,委婉悠长,好像丝绸一样的柔软,好像水一样的平静”;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味京剧文化。如课上让学生展示脸谱作品,说出脸谱寓意,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说出“红色寓赤胆忠心;紫色寓智勇刚毅;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诈狠毒,蓝色寓刚强勇猛;绿色寓侠骨义肠;黄色寓凶狠残暴”等。通过资料链接,图片展示,介绍京剧四行:生、旦、净、丑;京剧四功:唱、念、做、打,同时,用史料证实京剧起源与扬州有关;结合四行、四功介绍了京剧演员梅兰芳,增强了孩子们对地域文化的了解。 

       最有趣的是,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美的舞台,陈老师在课上导演了“兰花指”,全体学生进行了集体表演,同时,学生还表演了京剧四行中的一些动作,齐唱《说唱脸谱》,使“国粹”“非遗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课后,陈冬梅老师进行了说课,强调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设计等。历史组老师结合说课、上课,展开了讨论,纷纷点赞这是一堂精品课。
       “讲《红楼梦》联系作者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提高了学生注意力,有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效率。”陈芳老师评价说。
       “教学环节过渡很自然,引用材料很丰富,尤其课上让学生展示京剧动作,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弘扬了国粹文化,一举双得的教学方法,很值得我学习。”洪辉老师评价说。
       “整节课很成功,很流畅,教学活动丰富,学生参与性很高,京剧的讲述能结合扬州地方史,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豪感。”扬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陈飞老师评价说。
       “这节课相对比较难上,陈老师精心打磨,课前认真搜集资料,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充分的准备。”张亚琴老师说。
       最后,督导室副主任王彧评价说:“整节课听起来很舒服,很流畅,教师基本扎实,普通话标准,课堂教学充分展现了个人教学特色。”

版权所有:扬州市朱自清中学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