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单位概况 业务工作 道德风尚 文化建设 民主管理 内外环境 组织领导 创建重点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化建设 > 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
学习培训
文化氛围
主要荣誉
 
文化氛围
【妇幼节气养生】处暑 | 暑去秋来处处凉,心若晴朗日日好
作者: 发布于:2023/8/25 17:34:09 点击量:

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时三伏已过,初秋炎热将结束。

什么是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秋季的第2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即将结束,气温将逐渐下降。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秋意冉冉,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处暑后,秋凉开始弥漫,秋风渐啸,天地清明。此时鹰也感知秋之肃气,搏杀猎物而祭。古人称之为“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始肃,是一个难以量化的节气物语。它是指天地的表情开始变得严肃了,气肃而清。在古人看来,上苍对于我们,是严慈相济。春和夏,体现的是慈;秋和冬,体现的是严。

三候,禾乃登

“禾乃登”,泛指谷物开始成熟,但这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成熟了。“禾乃登”特指江山社稷的“稷”,作为五谷之首,在处暑时节率先成熟。

 

处暑·风俗

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处暑养生

滋阴润燥巧护肺

中医学里面有一句话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进入秋季,气候逐渐干燥,人体水分流失多,燥胜则干,而燥气最易伤肺,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所以要多食滋阴润燥、疏风平肝的食物,如苹果、雪梨、大枣、百合、菊花、红薯、核桃、粟子等;还可以将这些食材做成汤、粥类食谱,如银耳秋梨粥、百合莲子汤等。

秋后养生重在收

《素问·六节脏象论》里讲:“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就说明了,调养的重点在排寒、补阳,将补好的阳气收纳进身体、不泄露。而“酸”具有收敛、止涩之功,秋季多吃些酸味食物可以补肝气,还可收敛肺气。如醋泡姜、醋泡黑豆、喝酸梅汤等等可将阳气“收敛”到体内,静养肾阴、解油腻。还有早睡早起护阳气,由于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日常起居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注意保暖御寒气,如果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适应,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可以在早晚出门时艾灸、敷贴肚脐、关节处,是很好的护阳法。

 

户外运动

秋意渐浓,正是人们游郊赏景的好时节,也是运动的好时期。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可以做些扩胸运动,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自己的胸部,然后在腹部的带动下来呼吸;做些有氧运动,如步行、做操、慢跑、郊游、打太极、练练八段锦等能有效促进心肺功能;还可以大笑宣肺,在众多的养肺方法中,“笑”是最“便宜”的且有效的一种,因可以清理呼吸道,扩大肺活量。当然,在运动时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养生锦囊---穴位按摩

 

迎香穴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于鼻,迎香穴有宣利鼻窍之功,可治疗鼻咽干燥、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本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组。

 

肺俞穴

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清热止咳、宣肺平喘作用。位于脊柱区,从第7颈椎往下数到第3个椎体,后正中线旁开1.5寸。每晚临睡前端坐椅子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敲背部肺俞穴数十下,同时用手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

民间有俗语说:“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看丰收已经近在咫尺,愿你的这个金秋也会有所获得,有所领悟,不负这来路的奔走,品咂出甘甜的滋味,磨炼出成熟的本色。

处暑时节又到,清风穿越鸣蝉,花儿绽放清香,细雨带走闲愁。宝应县妇幼保健院中医保健康复科温馨提醒您:处暑时节要滋阴润燥巧护肺,秋后养生重在收。祝您处暑幸福满仓,平安度秋!

门诊地点:宝应县妇幼保健院一楼中医科

咨询电话:19962536051(同微信号)

供稿:中医保健康复科

编辑:办公室            

审核:周宏霞 


版权所有:江苏省文明单位 2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