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环境卫生管理处
首  页 单位概况 业务工作 道德风尚 文化建设 民主管理 内外环境 组织领导 创建重点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务工作
业务工作
职责业绩
诚信服务
主要荣誉
 
业务工作
江都区环卫管理及城乡一体化市场化 改革运行工作汇报
作者: 发布于:2024/4/1 15:08:54 点击量:

近年来,我处按照市、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要求和上级工作部署,以城乡一体化市场化项目改革工作为动力,不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强化道路深度保洁力度,城乡大环境卫生质量整体提升。现将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环卫市场化一体化改革项目运行方面

1、市场化作业范围:我区2022年3月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项目改革,项目分A、B、C三个市场作业包。

A包作业范围为主城区和仙女镇42村,主城区环卫作业道路清扫面积284.4万㎡,保洁面积367.5万㎡,18条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率100%。B包作业范围为6个镇143村,C包作业范围为 6个镇124村。

2、市场化运营经费支付:B、C作业包经费由财政拨付各镇,由各镇考核支付。A包由环卫处考核支付。

3、环卫“共享员工”用工模式:区佳洁物业有限公司原企业用工420名,采用“共享员工”模式,保持待遇不降,平稳过渡A包酷哇公司,现在岗共享员工320人,人员劳动关系保留在区佳洁物业有限公司。

(二)环卫基础设施方面

1、现有中转站34座,其中城区14座,乡镇19座,大型转运站1座。2023年全年转运垃圾29.47万吨。

2、城区直管环卫公厕146座。

3、大件垃圾处理中心1座。

4、在武坚镇、大桥镇、宜陵镇、吴桥镇、仙女镇建设了8座日处理量3吨的易腐垃圾处理中心,全部交给市场化作业方运行管理。

5、建筑垃圾应急堆放场1座(双沟),应急堆放点4个。

(三)环卫处主要职能和内部机构设置

区环卫处隶属区城管局管理,主要职能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及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对市场化公司作业服务实施监督管理等。事企分离改革后,机构规格从原来的正股级升为副科级。下设综合科、财务征收科、设施管理科、督查考核科、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中心、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中心。江都区佳洁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为环卫处下属企业。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道路深度保洁不断强化

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要求,聚焦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市绿化带及城市家具等保洁重点难点部位,强化深度保洁。一是突出重点,分级管理。将城区道路分为五个等级,并根据不同的级别确定相应的保洁保序管理指标及标准,实行分级保洁保序管理。主干道实行人工清扫、水车冲洗、机械清扫、深度保洁的“四位一体”的作业模式,次要道路日常清扫实行“集中普扫、分段保洁、无缝交接”的作业方式。二是加大人员、设备投入。为提高环卫作业效能,督导市场化作业公司加大各工种人员配置投入,以更好完成各项保洁工作。以“引江水利枢纽”国测点为圆心,配备30辆作业车向周边1公里、2公里、3公里范围半径范围主次干道进行循环不间断辐射作业,确保路面积尘达标。三是强化监控管理。对全区环卫作业车辆安装GPS系统,并将该系统接入到区智慧城管系统,通过现场巡查、视频平台监控、人员跟车、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实时监督和评估。

(二)环卫基础设施新建与运维高效推进

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模式,贯彻落实区政府民生幸福工程任务部署。2023年对主城区10座公厕的内外环境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改建生活垃圾中转站1座;新建装修垃圾临时堆放点4座。一方面加强环卫设施设备运维,各市场化作业公司按计划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建设和清运设备配置,对已建成的设施加强管理,努力达到垃圾中转收运覆盖范围最优化,设施设备利用最大化,分类处理设施运行常态化;另一方面开展操作技能和安全管护方面的知识培训,规范管理人员和操作工的日常操作流程。

(三)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抓落实

根据市、区高质量发展指标和垃圾分类处理目标任务,多措举狠抓落实。一是不断完善“小分类体系”。完成34个省、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创建达标工作;协调多方力量,联动推进仙女镇18个垃圾分类绿色社区和40个“四分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的创建工作;按计划落实“三定一督”垃圾分类房的建设和运行。逐步完善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对餐厨废弃物,园林绿化、农贸市场有机易腐垃圾等废弃物实行大分流,与居民生活垃圾分开,单独收运、集中处置。厨余垃圾收运到泰州路有机易腐垃圾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机关食堂、餐饮单位各大综合体产生的餐厨垃圾和农贸市场的易腐垃圾由江都区地平线公司统一收运送至位于宜陵镇的地平线处置中心处置;建筑垃圾实行外运市场化资源化利用规范处置;园林绿化垃圾处理率100%。三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和清运设备配置,确保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建成率达标。全面取缔露天垃圾池。目前全区4245个自然村拆除露天垃圾池9701个、建设农村垃圾分类亭4993座、投放分类设施46560个。现有服务农村的分类收运车辆760辆,保洁人员2210人,投入约3000万元用于农村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党建+”模式,以党员干部联系社区、物业、业主,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采用宣传栏、电子屏、横幅、展板及制作宣传片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广泛的宣传主阵地,在企事业单位和商业中心、公交站点、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公益宣传,同时还不定期进校园,进休闲广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四)环卫一体化市场化改革见成效

一是环卫监管与考核力度增强。管干分离后,环卫处强化监管职责,各镇组建专职、稳定的考核监督队伍,督查力量明显增强。修订完善《江都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项目考核办法》,严格执行考核办法,并与“红黑榜”考核制度相衔接,健全考评体系,使各作业包工作责任和效率意识明显提高。二是环卫机械化作业投入加大,各作业公司按合同要求加大机械作业车辆投入,运行以来,新增购置各类作业车辆近1600部,提高了作业效率。三是提高了大环境保洁质量。环卫市场化作业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背街小巷、科创园、物流园、孔庄社区、商贸城社区纳入环卫一体化市场化作业范围,统一卫生管理质量标准。环卫服务市场化后,各作业公司在重大迎检和突击治理活动中统筹调度人力、物力,提高环卫投入效益的同时,也利于减轻财政负担。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城乡环卫精细化管护未落实到位。市场化作业公司在迎检测评、重大活动时,能投入力量按要求做好工作,但日常管护作业精细化坚持不够,尤其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还要花大力气推进。

二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与配置还不能适应城市发展与品质提升需求。公厕、中转站改造提升需加大力度,建筑垃圾处置和飞灰项目基础设施进展不及预期。

三是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不够。群众尚未养成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垃圾分类投放硬件设施尚未形成体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与配置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

四是环卫作业服务推向市场化后,市场体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主体监管考核、财政投入保障、应急保障等方面通过实践运行需逐步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压实主体责任,保障环卫深度保洁作业长效抓。围绕省、市高质量发展指标,层层落实责任,积极推进“城市管家”一体化服务,全面提升道路深度保洁水平。一是督导市场化作业包加强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精准性,规范日常环卫管护。提升道路精细化作业质量,消除背街小巷、城中村及城郊接合部道路保洁盲区。二是抓好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深化“人机”相结合组团式保洁模式,道路机械化清扫率95%以上。三是强化公厕保洁,达到“六无、四净”标准。四是加强河道作业保洁,推进河道专项整治。

(二)补齐短板弱项,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加强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设施运维率达标。创建垃圾“四分类”省级达标小区57个、垃圾分类绿色社区(村)22个;生活垃圾清运做到日产日清、随倒随运;加快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统筹解决餐厨垃圾、家庭厨余垃圾、农贸市场垃圾处理问题,实现厨余垃圾就地减量化处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技能,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改进。构建多元投入机制,保障财政基本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有收益的垃圾分类处置项目建设和运营,共同推动全区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

(三)健全管理机制,促进环境卫生质量新提升。一是加强城乡环境卫生质量管理与考核。修订完善《江都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项目考核办法》,健全完善城乡联动督查机制,加大网格式巡查力度,按照日查周评月结模式严格考核。加强城乡环卫数字化监管,利用数字化监控中心,实时监控作业公司的车辆运行情况。二是强化整改提升。2024年将继续加强对13个乡镇进行“红黑榜”考核工作,定期通报各项任务进展,对通报的问题要求立行立改。三是强化沟通协调联动。各镇落实属地监管职责,加大对环卫工作的检查、督促、指导;政府牵头,帮助协调化解环卫市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构建起多方联动、同心同向的工作格局。

(四)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和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运营,拟在各镇垃圾中转站周边设置建筑装潢垃圾临时堆放点,解决乡镇建筑垃圾无处无序堆放的问题;计划在小纪镇、邵伯镇新建2座餐厨废弃物(厨余垃圾)临时暂存点;提升改造市级任务10座公厕,区级任务50座公厕;提升改造2座中转站(双沟、砖桥)。


版权所有:江苏省文明单位 225200